Asset Publisher Asset Publisher

Return to Full Page

大学教学与科研孰轻孰重

     高校目前有三大任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都很重要,不能偏废。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在高校以及社会上有一种倾向:在有关高校综合实力的比较、社会知名度评价等方面,大都与科研成果挂钩,似乎忽视了对教学成果的评估。

  近日,全国课堂教学质量研讨会在南京河海大学举行,来自53所高校的代表汇集于此,观摩该校的课堂教学,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教学、科研孰轻孰重的议论。就此问题我们邀请了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吴胜兴教授,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主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管理研究所所长王铁军教授,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四学生陈佳,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厉丹丹来谈谈意见。  

  
教学应当受到重视


  吴胜兴(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现在社会上对高校的一些评价都是以科研成果为主,对教学的重视很不够。关于对教学的评估,前段时间教育部制定了一个评估体系,我认为应该坚持评下去,目的是把教学提到应有的地位,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

  对于教学,很多高校是喊的多做的少,都是把科研放在首位。我个人认为,两者都应重视,而且我觉得更应该把教学放在首位。对于高校来说教学是永远的主题。

  王铁军(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主任):我们以前把高校分成两种,一种是研究型的高校,一般指的是知名的大学,像北大、清华、南大这样的;还有一种是教学型的,一般指一些地方院校。现在看来这两种分类的界线已经模糊了。

  实际上,教学和科研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研究的基础,在讲台上是站不住脚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反映前沿的科研成果或者自己的成果;而不重视教学也是不对的,教学对科研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值得思考。有一次课上我引用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话,这是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当时就有学生问我陶行知为什么要这么批判。我就觉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学生思考了,也带动了我的思考。很多以科研著称的名牌大学也认识到了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教学好才能使学校厚积薄发。而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南京师范大学的鲁洁老师以前只给本科生上课,他的学生现在大多成了知名的学者,这给南师大带来了极好的口碑。

  陈佳(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四学生):我作为一名南大的学生觉得很骄傲,跟好朋友提到自己的学校都觉得脸上有光。作为全国一流的高校,我们学校SCI论文被引用数量连续8年全国第一。人们说起高校来,南大也总是排得比较靠前,这主要得益于南大对科研的重视。

  这些搞科研的教授还是会给我们上课的,因为评职称要有一定的课时指标。我没法判断一个教授上课是否尽心尽责,但是课上得好坏我们完全可以觉察到。反正我觉得自己对有些课常常提不起兴趣。南大有很多院士,可是很少给我们上过课,只是偶尔开开讲座。作为学生,我当然希望和院士多学习、多交流啦,可惜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啊。

  南大的实验室是一流的,但是每次上实验课我都觉得不够尽兴。因为我的实验课都是由研究生指导的,学校说是锻炼研究生,可是研究生上课只是读读稿子,看看实验结果的数据,不太注意我们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没劲。如果是教授给我们上实验课,我们是非常欢迎的,以前有老教授上实验课,很负责任,简直是手把手地教我们。可惜现在的教授都不怎么上实验课了。

  厉丹丹(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大四学生):我们的专业课都是教授给上的,在课堂上不仅有课本上的知识,还有些相关的生活阅历及为人处世方面的知识。这些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吸引我们去学习。

  
搞科研不能浮躁


  吴胜兴:对于科研,目前每个老师都很积极,但是要看到另一点:很多科研都是纸上谈兵,推广应用的很少,产业化的就更少了。理论上讲,每个人教学和科研都应做的很好,但往往很难做到,我认为应该因人而异。如果他科研好就容许他重科研,如果他教学好就专搞教学,但这一点实际上也很难做到。其实科研和教学是应该结合起来搞的。像河海大学的赵振兴教授科研和教学都很优秀,并且自制教学实验器材,把科研成果带到了教学中,这很难能可贵啊。

  王铁军:实际上,搞科研也是要耐得住寂寞的。现在教师热衷于科研,多少有点浮躁的心理。现在大学那么看重科研,是因为在人们固有的价值观中,只有搞科研的高校才是高层次的大学。这很可怕,本来教学方面很有特点的学校,现在都去搞科研,去追求所谓的高层次。我觉得这多少是有些功利心的驱使。这些功利心在某些老师的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整天不停地写文章,东抄抄西抄抄,为的只是一个职称。只看重文章的数目,不看内在的价值,不利于科研的发展,甚至会滋长很多不良风气。评职称的时候只要论文数字够了,教学一定都是“优”,不教课的也是“优”。现在看来这种评职称的体制已经走进了死胡同,非改不可了。

  有些学校规模办学后要建研究生院,研究生人数多了,教授们便无暇顾及本科生的教学了,这要求学校要有相应的措施才行。

  
转变观念最重要


  吴胜兴:我们说,重视教学,政策导向应该起作用,最近教育部规定教授必须到课堂上课,这确实进了一大步。而最根本的是扭转人们重视科研忽视教学的观念,这方面媒体的宣传、舆论的导向等社会评价很重要。作为学校,当然要把政府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河海大学规定教师上一门课不得调课两次以上,不许让研究生代课,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老师要尊重学生,不允许迟到,上课不能开手机等等。教授应该重视教学,把培养学生作为己任,要让自己乐在教学之中。学生的实践、实习经费也是有保障的,要花多少都行,但是每分钱都必须出效果,实践要有质量。

  厉丹丹:我们学校每年都拨50万元给学生会的科协用做科技创新基金。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创新大赛,做模型的经费由学校出,并且对作品进行评奖。我们的老师很负责,每门课都会安排答疑时间,而且课后你也可以随时找他,晚上也可以。有次我们考试前疑问比较多,晚上八点多了,老师接到电话马上骑着自行车赶了过来。

  陈佳:我唯一希望的就是教授们安安心心地走进教室给我们上课。

  吴胜兴:我们学校还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实验,一般今天预约,明天就能安排做实验。而且我们实验都是教授带的,比如前些天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的赵振兴教授就带了我们整整一天,他可是全国百名名师之一啊,他的实验课同学们反响都很好。

  王铁军:我们要大声疾呼知名教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不能上完课夹着皮包就走。学生看中一个老师的是学识和人格。不能跟学生交朋友怎么教书,怎么育人?要想真正落实“重视教学”,学校一定要建立良性的机制,促进教学和科研都可以得到发展。从教师本人来说,要处理好教书育人和搞科研的关系,淡化功利色彩,不要浮躁,多做实际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