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紧张而繁忙的教学活动刚刚结束,学生顺利且安全离校,学院就组织各系部主抓教学的领导远赴全国高职教育的龙头学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去参观学习。现代化的办学理念,浓厚的教育氛围,到处彰显特色的校园文化,严谨的教学管理,和谐发展的班级管理文化,追求实效的教研活动,异彩纷呈的教研成果。这些都是这几天来参观深职院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一、先进的文化管理彰显学校特色。
我院一行38人由分管院长潘院带队,涉及教学、示范院校建设、学生管理、实验实训等方面的主任(部长)书记、副主任,于7月18日飞临深圳。走进校园,一种洁净优雅的感觉随之而来,他们的校园到处绿树掩映,当我来到学校的食堂、教学楼、会议室、教室时,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整洁、雅致,又不失个性。学校的每一条走廊、每一面墙壁包括伟人雕塑、名人画像、主题活动图片、学生作品展、特色专栏,无不体现特色教学的文化氛围。
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顶层设计深入人心
此次“双师型”培训,让我们享受了一次高职教育的文化大餐,八个专题“示范建设”“课堂管理艺术”“实践教学基地经验介绍”“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实践教学中如何渗透职业素质教育”“以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框架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创建有效学习型课堂”,几乎涵盖了一所学校的诸方面,讲授者个个都是专家名师。刘洪一校长的专题报告会“整体设计创新发展——高职教育的转型升级”,对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刘延东、马凯副总理讲话进行了很好的解读,对政府颁发的相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剖析,字字句句传达着高职教育发展的讯息:高职教育近20多年发展成绩巨大(观念形成 —— 服务宗旨、就业导向;模式确立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规模巨大 —— 半壁江山、服务产业;体系建设——蓝图绘就、任重道远 );同时应该看到新形势下挑战众多,问题不少(结构不尽合理——人才需求结构变化,难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要求;质量有待提高——能力结构与企业要求有偏差,人才培养与学生要求有偏差,专业相关度低,离职率高;体制机制不畅——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利益共享机制未能形成,多元办学格局未能形成,政府、市场、学校关系未能理顺,内部运行行政化,产学研用割裂化;内涵发展欠缺——缺乏整体设计,缺乏自主发展,缺乏多样性,急功近利 )等等。
深圳,一座沿海新型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也给深职院以最好的发展机遇。中央领导李岚清、刘延东、成思危视察学院,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检查指导工作,使深职院有了较多的政策倾斜,掌握着很多的人力资源优势,行业、企业给力,校企深度融合,更重要是“深职院人”全新的高职教育理念,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使之成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朵奇葩。
三、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些问题
培训结束,顺利返航。将听课笔记进行了认真整理,把教授们的PPT重新阅读、领会,深感同是高职学校,发展差距之大,深职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1、将“问题课堂”演练成“学习型课堂”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非短期内能见效。乌云高娃老师讲到:现在的学生太没规矩。我们更有体会,说明凡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思想素质低,是一普遍现象。她着重分析了“问题课堂”的原因。而刘红燕老师最后一堂课则解决如何“创建有效学习型课堂”给人印象深刻:打破教材的束缚;紧扣实践环节;既要因材施教,也应注重教师的自我修养;以“问题”为线索,以“典型事例”为导引,按照思考问题的逻辑层次递进设计理论课程的内容。
2、强调规范的教学、实训管理,严格考核。
3、用统计数据说话
请第三方机构对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追踪,对市场进行调查,大数据时代,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亦很好地指导了学校的招生就业和管理。
4、跨学科选择专业,开设“拓展课程”。
5、“敢想”,提出“现代学徒制”,尤以“三个自觉”——文化自觉,教育自觉,创新自觉,让人耳目一新。
6、讲求团队精神
校领导的治校理念指导老师们去教书育人,搞教研课改;老师们的研究成果又可以成为刘校长“专题报告”中的内容,可谓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成一个整体。
李克强总理讲到:推动职业教育取得更好更大发展,不能用老办法、旧思路,一定要勇于改革、善于创新,根本上还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因此,必须对现代高职内涵发展进行不断的院校探索,这将是落在我辈肩上的历史重任。高职学校该怎么办?深职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通过本次学习与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部卫宇部长真切地感受到了课改的方向,也让我们学到了他们先进的经验、思想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