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

返回完整页面
医用物理精品课程
来源:基础教育部作者:基础教育部栏目:精品课程发布时间:2019-09-13 00:00阅读:1208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医用物理学

学    分

学时

36

课程代码

101006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

影像技术检验技术药学一年级

先修课程

后继课程

课程团队成员: 林云  袁红艳

 

 

   2019 年 0912

 

二、本课程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与价值

《医用物理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所形成的交叉学科,是高职院校医学技术专业为培养学生理解人体生理现象的原理,以及医学相关技术设备的原理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能够为学生学习医学知识打下必要基础,并拓展学生对医学各个领域的认知,从而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提高医学水平提供帮助。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医学影像技术、检验技术、药学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前都是刚入学的高中毕业生对物理学的基本知识都有所了解并且具备基本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对本课程90%的基本内容都能够理解。但是,由于现阶段高中文理科分科的原因,文科生和理科生整体水平存在差异;尤其是文科生高中阶段对电磁学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充分,而本课程涉及电磁学内容较多,所以在教学时文科生相对理科生理解较困难。

在学习态度方面20%左右的学生学习特别认真,70%左右的学生学习态度一般,还有10%左右的学生则比较懒惰,经常缺课或者上课玩手机、睡觉。学生学习热情呈现橄榄型状态。

四、课程目标

1. 总体目标

 了解物理学和医学结合的相关知识。

具备应用物理学在医学领域进行探索的能力

树立全面、多角度理解医学知识的相关意识。

2.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人体生理现象中的相关物理原理。

理解并掌握医学技术和医学设备相关物理原理。

 

3. 技能目标

能对人体生理现象中涉及的物理原理进行阐述。

能对医学技术和医学设备相关物理原理进行阐述,并对部分技术和设备进行简单操作。

具备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医学上的简单能力

4. 态度目标

树立全面、多角度理解医学知识的相关意识;在医学工作中,自觉地把包括物理在内的其他与医学相关学科知识运用起来,更全面更优质地为患者解除病痛,维护身心健康。

五、课程内容

序号

内容模块

学时

1

人体力学基础

4

2

超声诊断学基础

6

3

血液流变学基础

6

4

液体的表面现象

4

5

人体的生物电场和磁场

6

6

医用光学

6

7

激光X射线和核医学基础

4

六、内容载体及情境设计

1. 设计说明

1.本课程的内容载体共分为4个方面;

2.教学载体融入具体的教学单元内容中;

2. 载体设计

序号

载体

实现目标

1

人民卫生出版社朱世忠、刘东华主编《医用物理》第6版

理解人体生理以及医学技术设备中相关物理学知识

2

教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理解人体生理以及医学技术设备中相关物理学知识。

3

网络医学物理相关文章及视频

拓展对医学知识的理解

4

实验室实验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

3. 情境设计

载体序号

情境描述

1

研讨会。小组研讨医学技术及设备跟物理学的关系

2

设备制作。制作模拟相关医学技术及仪器的小设备。

3

参观医院。到医院相关科室,实地参观运用物理学原理的医学技术和医学设备的使用情况。

4

问题研究结合视频图片资料分析物理学在医学上的应用现状、发展方向。

七、课程进度表

序号

周次

学时

单元标题

学习内容

实现目标

1

1-2

4

人体力学基础

肌肉和骨骼的力学性质、人体静力学、人体动力学。

了解肌肉的骨骼的力学特征能分析人体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征

2

3-5

6

超声诊断学基础

声波、超声波及超声诊断。

掌握超声波的原理及超声仪器的工作原理。。

3

6-8

6

血液流变学基础

理想液体的稳流伯努利方程及应用实际液体的流动血液的流动

能掌握血液在人体里流动时的速度和压强分布规律并能阐述其原因

4

9-10

4

液体的表面现象

表面张力及附加压强毛细现象及气体栓塞肺的表面活性物质

掌握表面张力及附加压强的原理并能用此阐述医学相关毛细现象和气体栓塞的原因

5

11-13

6

人体的生物电场和磁场

膜电位心电知识

掌握细胞膜电位的原理以及心电的原理

6

14-16

6

医用光学

眼屈光光学仪器

能了解并分析眼睛视物的原理掌握医学光学仪器的原理

7

17-18

4

激光、X射线和核医学基础

激光原理及激光器激光在医学上的应用。X射线、核衰变。

对激光X射线核衰变原理及在医学上应用有所了解

 

八、考核方案

1.随堂测验(10%

每次上课时随机安排小测,每次1-2题,课堂上抽查。

2.作业评价(60%

大致两单元上交一次作业(1-2一次3-4一次5---一次)并做出评价。

3.讨论参与情况(10%

根据学生讨论问题参与的质量作出评价

4.设备制作评价20%

根据学生制作小设备的情况作出评价

九、教法与学法

(一)主要教法:

1.讲授法

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介绍起原理及应用。

2.演示法

运用实验室多媒体等设施演示相关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原理。

(二)主要学法

1.探究式学习方法

2.自主学习

3.小组研讨法

十、第一次课设计梗概

1.播放幻灯片,视频,展示物理学在医学上的一些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具体例子,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物理学对医学的巨大促进作用。

3. 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考核方案。

 

十一、最后一次课设计梗概

1.回顾本课程所学知识以及在医学中的运用。

2.对后续课程做简单介绍。

3.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做简要评价。

 

十二、教学资源

1.教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朱世忠、刘东华主编《医用物理》第6版。

2.网络文章、图片、视频。

3.实验室设施。

十三、特色与创新

本门课程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本专业学生具有基本物理学知识但缺乏实践应用这一现状在课程内容方面关注人体生理现象涉及的物理原理以及医学技术设备的物理原理。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继续发展和拓展知识面的能力。尤其是现代医学的发展智能化机械化越来越成为大方向本课程

对此也加强了教育